睡眠文化

睡眠文化

网站首页 > 睡眠文化 睡眠文化

睡眠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睡眠文化

“花竹幽帘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被历代养生家们视为最重要的养生之道之一。睡眠能够补充精气,健脾养胃、强健筋骨、生肌长力,使大脑、身心、脏腑、肢体得到休养和调整、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以达到良好的身体状态。那么,究竟什么是睡眠呢? 

曾经在一篇关于睡眠的美文中读到:睡眠的世界是水银般的。那是流向自我的一条水银的河。在一瞬间,意识被剥离,而灵魂被平缓地溶解在那些流动的固体之中。就这样,灵魂的触觉慢慢地麻木了,混同在了水银的世界里。而那其实是一条时间的河流……有时候,我们总是自以为学会了什么,其实离这个虚伪混乱世界的残酷真相,还差的很远。而大多数流行的学问其实都是在教导我们,如何自己洗干净脖子给别人来砍,如何躬下身去任人骑乘。相比之下,睡眠实在是有趣得多的事……

然而睡眠,除却养生之功效,亦是能让人产生愉悦之乐事。

睡眠之愉悦,首先当是心情放松,全身舒展,不思不想,放下心头、案头所忙碌之事;学业压力暂且抛却一旁,工作压力暂且束之高阁,生活压力亦可置之不理,是一种唯我独尊的快感。

睡眠的又一乐趣是让我们做梦。在这个机会稀少得如同沙漠里的雨露一样的社会里,唯有睡眠慷慨地赐于我们做任何梦的机会。建功立业的可以梦铁马冰河,营营仕途的可以梦断南柯,旷男怨女可以魂赴辽西,爬格子可以梦笔生花,总之,各取所需,求仁得仁,不交学费,不须回报,睡眠之功大矣哉!尽管梦醒之后难免怅然,但快意总是聊胜于无啊。一个不幸的人倘连幸福的梦都不曾做,那真是不幸到骨头了。

睡眠的发展史,亦是一部人类发展史的缩影。

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石块、棍棒,捕鱼、打猎、采摘野果,在山洞里过着“穴居”生活,人类处在“天然睡眠”时期,睡眠是一件天然的事情。

农业社会,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处在“自然睡眠”时期,睡眠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工业社会,由于机器和电的广泛使用,许多工厂实行轮班作业,人们的睡眠时间受到了限制,睡眠习惯被迫改变,生物钟出现紊乱,人类进入“强制睡眠”时期,睡眠开始成了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

信息社会,由于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导致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成灾,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竞争空前激烈、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不确定因素剧增,紧张、焦虑和恐惧困扰着每一个人,人类正在进入“无法睡眠”时期,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古今中外,人类对于良好健康的睡眠的追求从不曾间断过。因此,对于睡眠的研究仍是执着而长久。静下心来享受睡眠,你会发现睡眠是对你身体与精神的修复剂。

于是,健康良好的睡眠状态,恐怕亦是人人皆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探讨睡眠的理论

睡眠是人人都会有的,不像用汤匙画画或口噙着毛笔写字那么需要特殊天分。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除了吃,就是睡;到了读书成人,日出碌碌一天,日落倒头即眠,相沿成习,似乎莫能例外。但是为什么人类会需要睡眠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睡眠,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1. 生理时钟论 

在一天24小时内,个体在生活上呈现周期性的活动——睡眠、进食、工作、排泄等等,都有一定的顺序,这是由个体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个体周期性生活活动的生理作用,称为生理时钟。生理时钟的形成,除个体生活习惯因素(如经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时钟即与一般人不同)外,主要受一天24小时变化所决定。例如:一天之内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人类身体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显著的变化,在环境温度降低而人的体温也降低的情况之下,个体就会产生睡眠的需求。每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时左右的一段时间最低,人类的体温,也正好是在此一时段,降至最低。因此,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

2.恢复论与保养论

恢复论与保养论是解释睡眠必要性的两个理论。恢复论所指的“恢复”,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就生理层面讲,睡眠可以帮助个体补充清醒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精力消耗,有如营养消耗后需要饮食补充,是一样的道理。而在心理的层面,睡眠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比如对学习信息的处理等。保养论则是恢复论的补充。按保养论的说法,个体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为了保存精力,涵泳生机,以免疲劳过度,危害健康。换言之,对维护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动的调节作用。

3.进化论

对睡眠必要性的解释,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另有一种补充性的理论,称为进化论。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之所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睡眠方式,是在生存过程中长期适应进化而来的。人类缺少夜行能力,而且为确保安全,免于野兽侵袭,原始人采用穴居方式生存,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在房屋内夜间睡眠的方式。 

睡眠看似不做事,却为做事做了准备。没有八小时的睡眠,便没有另外八小时以外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也没有再一个八小时轻松愉快地去休闲。所以这八小时睡眠决非没有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在工作中体现,在休闲中体现。然而睡眠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倒头睡着,天亮睁眼,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蕴含着平常人所不知的深奥的睡眠知识。整个睡眠过程并不是单一地睡着了,做梦。它是由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相结合,贯穿整个睡眠过程。慢波睡眠,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主要用于恢复体力;另一个则是异相睡眠,又称快速动眼睡眠,此时相中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并经常做梦,快速动眼睡眠主要用于恢复脑力。

【慢波睡眠】根据人脑电波的特征,通常将此时相区分为4个不同的期,即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第1期呈现低电压脑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频率为主,它常出现在睡眠伊始和夜间短暂苏醒之后。

第2期也是较低电压脑波,中间插入短串的12~14周/秒的睡眠梭形波和K复合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

第3期的脑电图常有短暂的高电压波,超过50微伏,频率为1~2周/秒,叫做δ波。

第4期,δ波占优势,其出现时间占总时间的50%似上,代表深睡状态。因此,3、4两期仅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差异。一般认为慢波睡眠第4期具有消除疲劳的功能,因为人在长时间体力劳动或缺乏睡眠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延续很久。

随着睡眠由浅入深,睡眠者会产生意识逐步丧失,血压略降,心率、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和代谢率均下降,尿量减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现象。

【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或快动眼睡眠。此睡眠时相的脑电图特征是呈现去同步化的快波。在快波睡眠期间,睡眠者各种感觉和躯体运动功能进一步减退。此外,还可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如出现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肢体抽动、心率变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表现。此时易导致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的发作。快波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的突触联系建立,这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促进学习记忆活动和精力的恢复。在快波睡眠时,将受试者唤醒,80%的人报告说正在做梦,所以做梦也是快波睡眠的一个特征。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始终是这两种睡眠状况的交替进行曲。正常成年人入睡后,首先进入慢波相,通常依次为1~2~3~4~3~2等期,历时70~120分钟不等,即转入异相睡眠,约5~15分钟,这样便结束第1个时相转换。接着又开始慢波相,并转入下一个异相睡眠,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整个睡眠过程,一般有4~6次转换,慢波相时程逐次缩短,并以第2期为主,而异相时程则逐步延长。以睡眠全时为100%计算,则慢波睡眠约占80%,而异相睡眠约占20%。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能正确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睡眠,正确看待我们的睡眠过程。

 

三、浸 润 睡 眠 文 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因此不同的民族睡眠的习惯,文化也会存在差异。

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几个睡眠特点比较突出的民族,看看他们的睡眠习惯有什么特别之处。

日本人

日本生活节奏快,上班通勤距离长,再加上夜生活丰富,所以,睡眠时间越来越短。很多日本人都喜欢通宵娱乐,还有一部分人通宵上网购物、聊天,使得日本人的睡眠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因此,日本人一般是在临睡前泡澡,这样有助于晚上睡眠好。

韩国人

日本女性每天睡眠时间为7小时14分,而韩国女性为7小时45分。前者每天比后者少睡半小时左右,而日本男性则比韩国男性平均每天少睡约45分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日本人占国民总数1/3,而韩国该比例仅为1/5。此外,韩国人喜睡午觉,日本人则没这个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女性和日本女性不同,大多比丈夫起得早睡得晚。

韩国人对于睡眠环境的挑剔程度比其他国家的人可能要小得多。地板,桌子常常会被他们用来当作“床”。这也许跟他们长期以来保有的睡眠习惯有关系,因为他们都是睡在榻榻米或者地板上的。所以有时候,软塌塌的床反倒并不见得是他们的最爱。

英国人

伦敦睡眠中心进行的调查,英国人的睡眠质量在欧洲国家中是最差的,平均每人每晚缺少30分钟的睡眠时间。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已经渐渐改变了英国人的睡眠习惯,另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

美国人

极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来选择睡眠时间。许多中年人,每天会保持5小时的睡眠,他们认为睡懒觉是不道德的,浪费生命的行为。年轻的美国人,睡眠安排就更无规律可言

非裔美国人就寝前的例行公事最忙碌,3/4的人表示,他们会在上床前一小时看电视,另外只比看电视比例少一点,也就是71%的人会在睡前祷告。

另外,有报告显示,85%的亚洲人表示他们每周至少有几晚或更多好眠,而且大部分都不需要安眠药。 拉丁裔美国人最容易因为金融、就业、人际关系或健康等问题失眠。 亚洲人经常和小孩睡同一间房的大约有28%。相较之下,拉丁裔只有22%、黑人15%、白人8%。

睡眠习惯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欧美人的热情奔放,非洲人的淳朴,亚洲人的委婉……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不同民族睡眠习惯的一个重要依据及有利条件。

 

四、了解睡眠的节日

进入21世纪全新的科技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我国也在30%以上,其中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日子,这个日子的设定,并不是让全世界的人在这一天放下工作,全体安然入眠,而是让全世界关注所有该睡觉时睡不好觉的人。“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历届世界睡眠日主题:

2001年主题:“睁开眼睛睡”

第一个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open your eyes to sleep,中文直接翻译就是“睁开眼睛睡觉”,这当然不是让我们真的瞪大眼睛入睡,而是提醒我们:睡眠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

2002年主题:“开启心灵之窗,共同关注睡眠”。

“睡眠对生命功能非常重要,没有睡眠,我们无法在地球上生活下去。” 当美国睡眠协会主席ThomasRoth教授来到中国,进行“开启心灵之窗,共同关注睡眠”的专题讲座时,台下的中国听众几乎无一例外瞪大了眼睛。

2003年主题:“睡出健康来”

怎样从睡眠中获取健康?这个主题就是要告诉大家健康是离不开睡眠的。

2004年主题:“睡眠,健康的选择”

延续03年的主题,再次告诉公众睡眠对于健康有多么的重要。

2005年主题:“睡眠与女性”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失眠或是睡眠过多的妇女,患冠状心脏病的风险比每晚有规律地睡好八个小时的妇女高。在这一年,睡眠更多地关注女性健康。

2006年主题:“健康睡眠进社区!”

关注睡眠,关注健康,让这种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是06年主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主题:“健康睡眠与和睦社会”

有了舒适健康的睡眠,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分主题:“充足睡眠、身心健康”、“科学的睡眠消费”、“睡眠与慢性疾病”

2008年主题:“健康生活、良好睡眠”

朋友,你睡好了吗?莎士比亚曾把睡眠比作是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是有道理的。俗一点可以说,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不需要花钱而又特别值得我们享受?是睡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良好的睡眠开始。

2009年主题:“科学管理睡眠”

以充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健康睡眠的知识和理念,提高我国公众心身健康水平。

2010年主题:“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针对国内日益增多的睡眠问题,我国睡眠专家提出以下3条促进睡眠的建议,以提高公众睡眠健康水平,减少生理、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不良刺激,积极乐观向上,享受快乐生活;建立良好的心境,一旦出现睡眠障碍,积极争取专业医师的帮助,通过医患共同努力,战胜病魔;建立良好的用药方法,科学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确保康复。

2011的主题:“关注中老年睡眠”

2011年世界睡眠日标语:关注睡眠障碍 提倡科学睡眠 ;合理安排生活 拥有健康睡眠 ; 早睡早起 拥有健康生活。

在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上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说世界睡眠日,就不能不提到这个团体——中国睡眠研究会,正是该团体推动了世界睡眠日在我国的系列主题活动。该组织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我国睡眠科技领域最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中国睡眠研究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睡眠医学与睡眠科技的发展,引导睡眠消费需求,促进睡眠产业整体进步。“科学的睡眠消费”已被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确定为2007年中国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之一,2007年研究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启动了中国健康睡眠促进工程。

对于睡眠,人们简直是太熟悉了。我们将晚间睡眠视作理所当然,就如同平常呼吸空气或消化食物一般。有时,多睡一小时或少睡一小时,不会比早一小时或晚一小时吃饭更令人难以忍受。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为之深深焦虑:或是因为长时间睡眠也不能补充体力,反倒会使人精疲力竭而感到困扰,或是我们为睡得太少或没时间睡觉而担忧。在“世界睡眠日”这一天,也许我们是该将自己的睡眠问题深深审视,问问自己:我睡得好吗?我是否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问题而影响了工作、学习,或是心情?也许你会惊异地发现,在我们花了人生近三分之一或更多时间在睡眠的同时,居然有许多过程是我们一直都不知道的。现实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现在人们睡眠健康的意识很差,但睡眠障碍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此外,中青年人对睡眠疾病的治疗还陷入了很大的误区,要么即使有很严重的睡眠问题也不愿用药或就医(害怕会产生药物依赖),要么是病急乱投医、乱吃药。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就是要引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其实无论是世界睡眠日还是平常的日子,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睡眠。门里放月是古代异体的闲字,开门见月,正如五柳学生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一样,是超然通脱的生活情趣。但从古到今,有几个真正的闲汉得几夜惬意的睡眠呢。这真叫人羡慕庄周,庄周一觉醒来,梦见自己化为蝴蝶翩翩而飞。想要拥有庄周式的睡眠,就得静心、静气、敛神。只有重视睡眠,才能拥有健康。